定边县县情简介

发布时间:2025-08-11 15:52:00 信息来源:定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处,素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全县辖1个街道、2个乡、16个镇,19个社区、185个行政村。全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96万人。

  县域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就有原始部落的游牧活动。秦汉时期定边属于新秦的一部分。北魏时设大兴郡,西魏时改称五原郡,后又称盐州。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的范仲淹,以“底定边疆”之意取名“定边”(宋元时期定边先后属延安府和庆阳府,均隶属于陕西行省,明代时先后隶属于陕西布政司延安府和庆阳卫、延绥镇)。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设县。革命战争时期,定边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三边分区机关驻地(当时陕甘宁边区共辖延安、绥德、三边、关中、陇东5个分区)。定边县张崾先镇铁角城村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肃进入陕西的第一站。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将军率领359旅在定边县花马池盐湖开展原盐生产,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36年6月红军西征时解放。1949年安边县建制撤销(设县于1936年5月),并入定边县。

  文化底蕴深厚

  边塞文化、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境内有270多公里隋、明古长城遗址、384座长城墩堠、37座宋代、明代古堡关寨遗址和32座清代、民国时期烽台堡寨遗址。剪纸、说书、皮影等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陕西省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

  气候环境独特

  全县海拔1303-1907米。为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南部为白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52.8%,白湾子镇魏梁山海拔1907米,为陕北最高峰。北部为平原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47.2%。属资源性严重缺水的县,年平均降雨量325毫米,无定河、泾河、洛河源头分别位于我县学庄乡、白湾子镇和杨井镇境内,八里河是一条全长54.5公里的内陆河。全县森林保有面积147.93万亩,森林覆盖率14.25%。

  物产资源丰富

  定边是全国县级区域油气产能第一大县。石油探明储量16.18亿吨,含油面积5000平方公里,天然气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含气面积4992平方公里,县境内共有油气井3.4万多口,原油最高年产达800万吨,天然气最高年产达6亿方以上,全县油气当量超过1000万吨。定边也是“西北前列、陕西第一”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县,2024年生产原油621.52万吨、天然气5.43亿方;“风光储”全产业链加快完善,全县新能源并网总规模达到6076兆瓦,发电量突破90亿度。定边更是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地,有天然盐湖14个,2024年产食用盐1.92万吨、非食用盐5.28万吨。全县目前有耕地405.51万亩,是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保护区、中国马铃薯六大生产县之一。定边马铃薯、荞麦、羊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受地理产品标志保护,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整体上,定边的县情可以用“地灵人杰”来形容。

  “地灵”是说定边“天地风光、油盐美(煤)气”的自然资源。定边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的地理中心,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可以用“天地风光、油盐美(煤)气”来概括。天是指净空资源好,定边4C民用机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配套航空航天产业前景广阔。地是指地广边长,是全省面积第三大县,耕地面积405.51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十四分之一。风是指风速保持在每秒6米左右的年有效风时超过4000小时,是发展风力发电的优势地区。光是指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长2730小时以上,属于国家“二类”资源富集区。油是指定边是中国陆上石油产能第一大县,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6亿吨,年产原油最高800万吨。盐是指定边有14个近百平方公里的大盐湖,是陕西唯一的湖盐产地,延安时期定边的原盐生产被誉为“中央第一财政”。美是谐音煤,县境内探明煤炭储量400亿吨,目前还没有开采。气是指定边境内含气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3000亿方,年产天然气6亿方左右,是西气东输的重要区块之一。

  “人杰”是说定边“一十百千万”的人文资源。定边县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有着“一十百千万”的人文资源。“一”即一地风景,定边地处胡焕庸线中段,沙漠、草原、丘陵、盆地、山地等多种国家地理风貌齐聚,位于白于山区的姬塬镇曾是第三代黄帝节迥的帝都,在《山海经》西山篇中还有记载。海拔1907米的白于山主峰魏梁山雄踞境内,是陕北的最高点。“十”即十里沙海,以建国百年首批“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等为代表的一辈辈定边治沙人,生动践行“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忠实努力、矢志不渝”的定边治沙精神,让曾经的十里沙海如今变成了十里林海。“百”即百里长城,定边境内有隋、明两代长城270余公里,沿线遍布历代墩堠、古堡、烽台等450余座,建成时期上至隋唐、下至明清,跨越千年。“千”即千年盐湖,延安时期被毛主席誉为“中央第一财政”的定边盐湖,各个盐田在阳光照映下颜色各异、五彩斑斓,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色盘”“七仙女的化妆盒”。“万”即万顷花海,定边作为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常年种植荞麦50万亩左右,每到8、9月份,荞麦花争相开放,是暑期档全国少有的可供观赏的万亩花海。

  2024年,在省市和县委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扎实推进“两区一中心”和“五个定边”建设,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31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财政总收入31.36亿元,增长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67亿元,增长18.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1亿元,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360元和22181元,增长4.7%和7%。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农业总产值67.09亿元,增加值增速3.9%,位居全市第一。围绕“工业强县”,出台季度工业稳增长若干措施,全年生产原油621.52万吨,天然气5.43亿方,新能源并网规模达到6070兆瓦,发电量突破90亿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